安徽大时代解密心律失常是个骗子一不小心就是中风
男子,66岁,体检中查出房颤,但因身体没有拒绝了;三个月后,他中风了。
这是上周五在“浙大一院房颤中心建设启动大会”(以下简称“中心”)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房颤中心主任郑良荣教授介绍的一个典型病例。遗憾的是,这样的患者临床上并不少见,他们总以为等到有了再也不迟。殊不知,房颤就像个“骗子”,不能仅凭有无来判断是否有中风的风险。
“中心”的成立,不仅标志着浙大一院成为首批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及介入诊疗技术培训示范基地,也将有助于我省房颤诊疗走向规范化管理。
房颤的一级预防很重要 但患者的接受度却不高
房颤,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对健康危害大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逐步加重,房颤患者也在逐年增加。
据统计,我国现有房颤患者超过1000万,在每年卒中(俗称“中风”)的患者中,有一部患者就是房颤引起的,约52.5万人,这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让郑良荣等从事房颤防治工作专家揪心的是——老百姓对房颤的认知度较低,前文中的男子就是一个典型。
“他是一个还算注重健康管理的人,66岁,患糖尿病、高血压十多年了,坚持常年吃药,有体检的习惯。”郑教授说,“半年前,他和往常一样去体检,结果心电图显示心跳异常,他就又去了专科门诊复查,被告知有房颤,建议抗凝,他不放心,又从当地赶到杭州找我看。”
结合男子的各项检查报告及病史,郑教授也建议他及时进行抗凝,这是预防中风的有效方式,也是房颤患者的一级预防,但他犹豫再三还是拒绝了,理由很简单——身体没有任何不适感,等有了再说也不迟。
三个月后,当郑教授再听到该男子的消息时,他已经中风了,左侧肢体完全动不了,正在当地医院接受康复。有过中风史的房颤患者,有再次中风的风险,他的家人带着他的资料,再次找到了郑教授。
“胸闷、气急、心慌、心律不齐等确实是房颤的常见,但也可以没有,没有并不代表没有危害,有也不一定就会中风。”郑教授说,“我们对房颤患者有个评分系统,一般来说,评分大于等于2分就要进行抗凝了(上文男子评分超过了3分)。不过,临床上能够接受抗凝的患者并不多,尤其是没有的人。有数据统计,在我国的三甲医院确诊为房颤的患者,仅30%的患者会进行抗凝,非三甲医院则不到10%。”
为什么房颤会引发中风?通俗地说,随着心房颤动,心脏每次泵出去的血就会发生“残留”,当“残留”在心脏里的血越来越多,就会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就有诱发中风的风险。
安徽大时代解密心律失常是个骗子一不小心就是中风
合肥其他商务服务相关信息
1月20日
1月19日 刷新
1月19日 刷新
1月9日
1月6日
1月4日 刷新
1月4日 刷新
1月4日 刷新
1月4日 刷新
1月4日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