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列举网 > 商务服务 > 其他商务服务 > 高等教育成为强发展战略 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发展
合肥
[切换城市]

高等教育成为强发展战略 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发展

更新时间:2018-06-11 09:07:41 浏览次数:75次
区域: 合肥 > 高新
  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完美落幕。这座拥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青之岛,再一次向世界展现了她那靓丽的身姿和独特的魅力!从1984年成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起,青岛以裂变的速度在成长。2016年,青岛成为全国城市中第12个GDP万亿俱乐部成员,迈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城市兴旺,教育为根。青岛教育在全国的教育大格局中同样占有独特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15年开始连续3年在青岛召开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2017年,全国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在青岛召开,青岛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征途上已经先行一步。在近年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青岛参赛学生屡创佳绩。多年来,青岛一直重视高等教育发展,如今更是在高教强市战略中再发力。青岛的教育和这座城市一样,一直在找寻前行中的动力,这种动力来自对改革和探索的尊重与执着。

  初夏时节,“改革的热土”、胶州湾西岸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勃勃生机——21所学校同时在建,“十三五”期间完成新建学校、幼儿园162所,一座座新学校正拔地而起。杨世臣,西海岸新区双语小学校长。3年前,带着对理想的追求,他来到了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在这里,熟悉了定期到教育局开会的他,竟然很少有机会去局里。原来新区采取的是全部网上办公,教体局的每周重点事项、局长于瑞泳的日程安排全都搬到了网上,公开透明。有问题再找局长,可随时网上预约。

  恍然大悟的他,一下子放开了手脚。新建校丰厚的土壤和宽松的环境,让他大展拳脚,不到3年,他的理念落了地,将自己孕育已久的教育主张——“和悦教育”丰富成课程、走进课堂、变成体系。2014年获国家批准成为第9个新区后,西海岸新区财政性教育投入达162亿元,是2014年之前20年总和;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38所,是2014年之前10年的总和;补充教师2438名,是2014年之前5年的总和。

  难能可贵的是,西海岸新区把每一所新建校努力办成了优质校。这背后是开放的思路、包容的环境。获批不到一年,由西海岸新区工委、管委层面出台的在全国具有首创性的改革举措就有35项,平均每10天就有一项。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党工委书记、区委书记王建祥认为,与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等新区相比,身为后发新区的西海岸新区,基本没有优惠政策,的办法就是紧抓“先行先试”这把尚方宝剑。

  正是从这样的高度,西海岸新区教体局把改革置于各项工作的首位。教育局建起改革“总台账”,重点瞄准落实中央和省市赋予新区的改革试点任务,多个改革措施出台,其广度、力度和深度都走在全国前列。仿佛一个巧合。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时任市委书记俞正声领导市政府东迁,青岛用这惊艳的一跃,带动了东部发展,让城市格局焕然一新。每一次扩容,青岛都实现一次飞跃。站在改革再出发的历史节点,青岛又一次在处女地上描绘新梦想。我们看到——

  勇于改革的青岛,先后承担了高职综合改革等12项和多项省级改革试点,获批全省也是省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2017年12月,以市政府名义与省教育厅签署共建教育综合改革青岛试验区备忘录,争取支持,保障先行先试;勇于奔跑的青岛,2017年3月,作为具有地方立法权的副省级城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以学校为主体的政府规章《青岛中小学校管理办法》,面向中小学校下放包括自主招生、副校长选聘和经费使用等14项管理权限,全市39个直属学校中23所学校校长“说了算”的经费超过千万元,校长们有了施展抱负的天地;

  勇于创新的青岛,在全国率先成立审批执法处,构建起教育内部综合执法、部门间联合执法和市与区市两级协同执法的模式;创新评估机制,依托“青岛市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测中心”,建立包括课业负担、教学质量、体质健康在内的第三方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勇于担当的青岛,实施农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计划,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划分为99个学区,每个学区设立1个“农村特级教师”岗位,任期3年,可享受山东省特级教师每月300元津贴待遇,接受山东省及市级重点培训培养。很多成长在农村的教师,心踏实了下来,都想在农村成就自己的特级教师梦想;

  “限制青岛发展的,正是体制机制。”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刘鹏照思路清晰。青岛40年的改革开放始终有一条主线:调整“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对于有着儒家传统又有较早开埠经历的青岛,传统与开放、规则与创新,一直在和谐共生。

  在青岛实验高中(原15中学)校长孙睿眼里,校长职级制是打开学校现代化发展的一把钥匙。教师出身的他,其间在机关工作了6年,但办一所学校的梦想一直都在。而让他的梦想真正落地的是青岛市启动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2013年,青岛实施首轮面向48位中小学校长的职级制改革,成为山东省第二个取消校长行政级别的城市。“当时我放弃了公务员身份,选择做一名校长。”孙睿回忆说。面对只有23亩地、1600名学生的老城区高中青岛第十五中学,他选择了一条先行先试的路子:走班制改革。

  改革结果令教育局很意外——学校获得了办学的活力,异军突起。这背后是一所被激发活力的学校和一个被攻克的人事体制改革关键环节。2013年初,青岛市教育局作出了外迁新建5所高中的决定,每所高中占地270亩、投资7亿元。2017年前后,这些新校园投入使用之际,十五中获准迁入位于城阳区的新校址,同时学校更名为青岛实验高级中学。在孙睿看来,正是走班制带来的变化和改革勇气,让学校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随之,在孙睿的带领下,青岛实验高中面貌焕然一新:全面全员全程选课走班,实现“一生一课表”,实施个性化教育,推行实践学习,让艺术、体育走向教育中心……结果同样令人意外:两年多时间里,孙睿在一所全新的学校里创造出了一整套全新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解放一名校长,盘活了一盘棋局。

  在攻克了校长职级制改革这个关键环节后,现如今青岛全市中小学全部完成了新一轮章程修订、成立校务委员会、全面推行学校管理权限清单、一校一顾问制度;全面建立覆盖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教育质量监测制度,以法治为核心的政府治理机制、以清单管理为特色的学校治理模式和第三方参与的多元评价模式初步形成。

  进入新时代,青岛面临教育改革的中梗阻: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看来,专啃硬骨头,将会获得关键环节的突破,继而带来整体性、系统性的变革。

  领导不重视?青岛建立了教育工作周制度,从2012年起,将每年9月周确定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集中研究教育工作周,推动突破政策瓶颈。2016年以来,已出台改革文件22个。对关系全局的重大改革项目和涉及复杂利益调整的项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指导督办,“大班额”“教师配备不足”等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改革动力不足?青岛建立了教育改革奖励制度,从2013年起设立“教育改革创新奖”和“优先发展教育贡献奖”,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对有创新、有突破的改革项目进行奖励,已奖励改革成果54项。职教通道不畅?青岛以承担国家高职综合改革和现代学徒制改革为契机,着力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高校“上下贯通”,高中段普职教育“左右融通”和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全市17所中职和本科学校参与“3+4”对口贯通培养试点,13所高中段学校开展普职融通试点。

  高校服务城市不足?青岛在资金、人才、土地等方面出台大量优厚的支持政策,强力吸引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当地办学,与市政府签约来青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已达到32所。民办教育不受重视?青岛建立非营利性民办中小学校出资人奖励、民办教育新上项目贷款贴息等制度,在全省首批开展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养老保险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试点工作,实行民办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生均公用经费政策,破解了民办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横亘在动力、理念、体制等方面的壁垒和顽疾,一一被打破和攻克,一系列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落地生根、渐次开花。30多年前,张瑞敏在车间的一锤,砸出了一个享誉世界的品牌——“”。“零缺陷”“高标准”,已经融入青岛制造业骨子里。因此,人们看到了、青啤、双星等全国,它们共同塑造了这个享誉世界的品牌之城。

  这,代表的是青岛人对质量的追求。教育亦如此。在青岛经济职业学校有一个“怪”现象:很多医院、珠宝店纷纷选择搬到学校门口,尽管这里租金不菲、一房难求。他们抢的是学校的人才。碧琳达珠宝行更是进校设厂,投资几百万元建成了一个集设计、鉴定、加工制作、创客创业教育、珠宝文化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珠宝专业产学研基地,成为中职学校宝玉石博物馆。

  在这里,36家知名企业在学校设立了37个企业冠名班,现代学徒制和理实一体化课时占全部专业课课时的60%以上,行业标准被纳入现代学徒制评价体系,学徒工作质量与奖学金结合,“黑板上开机器”的旧模式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厂校完美融合。

  “很多专业的学生在二年级时就被预订光了。”校长孙焕利自豪地说,前段时间有20多家上市公司来校招聘,提供了2000多个岗位,289名毕业生和实习生“随便”挑工作。碧琳达珠宝行总经理赵玮则坦言,建了这个基地,解了自己10多年找不到合适人才的难题。在刘鹏照看来,需求导向、质量导向,是青岛教育综合改革的指南针,“而这个指南针,就握在人民群众手上”。

  “以人民为中心”“想群众之所想”,改革有了定盘星。在青岛传统教育强区市南区,一项“伤筋动骨”的系统改革去年得到稳步推进:中小学校长、书记轮岗调整47人,比例高达94%;提拔、轮岗、交流副校级干部63人,比例超78%;率先将高级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新评高级教师必须交流,全市首创新教师半年脱产培训模式。

  高质量的均衡,首先是名校长、名教师的均衡。市南区教体局局长王轶强认为,这是着力解决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和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关键举措。在青岛,这样反映群众呼声的改革随处可见。好学校不再扎堆,教师也随之流动起来。曾发布的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报告显示,青岛连续两年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程度。2016年在第三方调查的19个大城市中,青岛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满意度位居。

  在青岛,这样瞄准高质量发展的案例比比皆是。“复旦大学成立100多年来次走出上海办学就选择了青岛,是因为这里有良好的科创、文创环境和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理事长葛均波说。

  在青岛,这样高位优质均衡的成就有目共睹。2012—2016年教育经费总投入1182亿元,年均增长15%,增长速度居计划单列市之首。全市中小学校与国外缔结友好学校近300所;95%的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编制全国首套海洋教育地方教材。在青岛,这些教育领域的数字令人振奋。40年来,全市幼儿园由1982年的595所增加到2017年的2097所,职业学校由1978年的16所增加到2017年的57所,普通高校由1978年的4所发展到2017年的25所,特教学校由1978年的3所达到2017年的13所。
网上阅卷系统http://www.ahk***/
电子图书馆软件http://www.ahk***/
合肥其他商务服务相关信息
4小时前
11月22日
11月18日
11月13日
11月5日
注册时间:2014年10月15日
UID:158830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