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列举网 > 商务服务 > 其他商务服务 > 20万亿元银行理财何处去
合肥
[切换城市]

20万亿元银行理财何处去

更新时间:2016-01-25 11:23:47 浏览次数:18次
区域: 合肥 > 蜀山 > 稻香村
    虽然2015年的多次降准降息,让银行理财市场遭遇冲击,产品收益率单边下跌,但在股市大幅震荡、信托刚性兑付遭遇危机、P2P跑路频生的大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成为投资者避险的安全港,银行理财需求有增无减,并冲破了20万亿元的历史关口。然而,在20万亿元时代之后,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压力也在加大,一方面是优质资产难寻、理财业务的规模和成本之间的平衡难度加大;而另一方面是理财产品刚性兑付潜规则带来的转型难题。
  收益降低 优质资产难寻
  从理财产品的发行结构中不难看出,风险较低的非结构类理财产品仍是主流。在8万多款理财产品中,绝大多数为债券与货币市场类、组合投资类产品,产品数量分别为46232款和32450款,占比分别为56.19%和39.44%。而融资类、结构性产品的占比分别不足5%。
  也就是说,目前银行理财大部分仍属于息差业务,收入依然取决于资产回报和负债成本之间的息差。当市场利率高的时候,银行理财的发行成本高,但是资产回报更高;当市场利率低的时候,银行理财发行成本低,但是资产回报更低。
  在2015年经济下行、货币政策宽松、利率走低的大环境下,银行可投资的优质资产变少。融360分析师刘银平对北京商报表示,资产配置荒初显露苗头是从股市震荡开始,6月开始股市持续大跌,大量资金从股市中撤离,市场上钱多了,然而优质项目却并没有增多。资产配置荒对银行理财影响较大,对于银行来说,优质的高收益投资标的已经非常稀缺,股灾之后面临着资金无处可去的难题。
  魏骥遥也表示,6月中旬A股的暴跌导致对接A股的理财产品资金规模急速下降,大量资金外逃,市场上资金过剩的情况迅速加剧,引发了一轮资金再配置浪潮,但同时优质资产的数量却没有增加,此消彼长,资产端的收益下滑倒逼资金端收益率下跌。相比其他金融机构,银行理财在资产的选择上对风险控制的要求更高、筛选更严格,因此优质资产短缺的情况更加严重,爆发了名副其实的“资产荒”。
  在分析人士看来,大型银行的理财业务已经过了规模快速扩张期,中小银行抢占市场的热情更加高涨,但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之间的利差已经趋窄,甚至可能出现倒挂风险,此类银行在理财业务的规模和成本之间的平衡难度较大。
  突围困境
  刚性兑付思维下的镣铐
  稳健、安全已经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主打标签,但如果投资者存在“刚性兑付”观念,实际上并不利于客户正确投资观点的培养,更不利于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
  刘银平表示,目前七成左右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类型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然而绝大部分都能够收回本金并获取预期收益,只有个别产品收益可能会不达标。不仅投资者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就连银行也不情愿,因为这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银行在理财方面的信誉。“银行理财产品给人产生的一种错觉就是它很安全,不可能亏损,实际上银行理财的收益要根据资金的运作情况而定,理财产品这种隐形的刚性兑付确实不利于投资者的教育。不过,如果理财收益真的起伏不定且亏损时常发生,则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必将大幅下降,毕竟购买银行理财的投资者都是风险承受能力不太大的。”她说道。
  对于银行来说,如果其销售或代销的产品未达到预期收益率,在客户投诉和监管的压力下,用自有资金垫款、给予价值补偿等方式向投资者支付本息,也对银行自身发展无益。
  一位商业银行人士表示,刚性兑付潜规则的恶果正在显现,当银行代销的基金和信托产品出现亏损、延迟兑付等问题时,经常会有投资者怪罪银行。虽然确实有些银行从业人员存在误导销售的问题,但不能排除有些投资者明知购买的是代销产品,还是会找银行索赔。在他看来,如果一出现类似问题,银行就来买单、兜底,这其实不利于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刚性兑付只能造成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完全不考虑风险,只看收益高低。
  他进一步表示,刚性兑付思维其实是对银行转型的束缚,一些资产配置的产品很难得到投资者认同。银行出于声誉和投资者需求方面考虑,还是会多发行安全性高、风险很低的理财产品,例如投资债券和货币市场、组合类的产品,长久下来,理财、资管业务的整体水平很难得到提升。

  随着利率市场化基本推进完毕、利差的进一步收窄,传统的盈利模式难以持续,银行的黄金时代正式宣告结束,银行寻求新的盈利点的需求变得极为迫切。然而,在理财产品资产荒、整体收益率走低的情况下,理财业务也需要进行转型升级。庞大集团股吧http://www.gub***/list-2199-1.html

  对此,研究人士认为,传统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遥遥无期,净值型产品的发展就变得极为重要。净值型产品的“类基金”性质使得投资者能够理解其所要承受风险,将风险让渡给投资者后,收益率上限也能明显提升,增强客户黏性,有效地应对资产荒带来的压力。“净值型产品与基金较为类似,没有固定的预期收益率,收益是经常变动的,流动性较大,可以约定时间提前支取,手续费相对高一些。对于银行来说,净值型理财产品不存在刚性兑付的问题,对于投资者来说,从过去净值型产品的收益来看是高于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刘银平表示。

  更深层次的观念转型则更为重要。华夏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苑志宏认为,商业银行以往发展理财业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在利率市场化和投资渠道多元化的大趋势下存款流失而采取的被动之举,银行关注的更多是理财业务所带来的存款、中间业务收入等自身利益和短期目标,对理财产品是否真正满足客户需求并不关心。银行理财产品也普遍存在同质化严重、期限费率等设计不合理、认购程序繁琐等问题。

  “未来,银行理财业务应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并围绕这一经营理念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整再造,打造真正的‘流程银行’。”苑志宏说道,“‘流程银行’的基本特征就是以客户需求和体验为中心设计业务流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配置资源,这是银行理财业务重塑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合肥其他商务服务相关信息
2天前
6月6日
注册时间:2015年12月11日
UID:258947
---------- 认证信息 ----------

查看用户主页